PET/CT检查对大肠癌的应用
(1)原发灶的诊断
对大肠癌原发灶的诊断,临床应优选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在直视下观察病变情况,并且能同时活检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18F-FDG PET显像也能检出大肠癌的原发病灶,而且灵敏度也非常高,但18F-FDG PET全身显像的主要临床应用价值在于能同时检出转移灶,全面了解病变的累及范围,进行准确的临床分期,为临床选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大肠癌对18F-FDG 高摄入,PET显示为放射性浓聚影像。Abdel-Nabi 等对临床48例大肠癌的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PET显像对原发性大肠癌检出的灵敏性为100%,特异性43%,阳性预测值为90%,阴性预测值100%,增生性大肠息肉患者35例均未见18F-FDG浓聚影。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的临床观察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2)淋巴腺及远处器官转移
大肠癌的中晚期多出现淋巴腺及远处器官的转移。对于手术治疗前及手术治疗后病人,明确转移灶的有无及数量、全面了解病变的浑身累及范围,准确进行临床分期对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血清CEA增高,而临床纤维肠镜、MRI、B超、CT等检查又找不到病灶者,18F-FDG PET更具优势;由于恶性肿瘤的转移灶与原发灶具有相似的代谢特点,而且注射一次18F-FDG,就可以进行浑身显像检查,因而,PET浑身显像不仅能早期检出肿瘤原发灶,而且能全面了解病变全身的累及范围,为临床准确分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3)监测手术后复发及转移
大肠癌手术治疗后,局部经常出现复发病灶,较小的复发病灶CT或MRI难以与手术后纤维疤痕形成相鉴别;18F-FDG PET显像显示的是病灶的葡萄糖代谢情况,复发的肿瘤组织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高于纤维疤痕组织,因而,在18F-FDG PET显像图上,复发的肿瘤组织会显示出明显的18F-FDG 异常浓聚影,即高代谢病灶,同时还可以全面了解浑身的转移情况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PET中心研究结果表明18F-FDG PET显像对大肠癌复发的检出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8.3%,阳性预测值为97.6%,阴性预测值为100%。
(4)疗效评价
在大肠癌的治疗过程中,及时掌握病灶对治疗的反应是有效治疗的基础。尤其是放疗和化疗的副作用非常大,及时评价疗效可以及时调整有效的治疗方案,使病人尽量地避免放疗和化疗带来的无需要的伤害,并获取很大的疗效。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