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靶向治疗
胃癌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12年度全球胃癌新发病例仅次于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胃癌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化疗和放疗,然而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疗效仍欠理想。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某些特定的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的阻断剂干预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增殖生长、侵袭及转移效果的新兴治疗方式。其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不良反应小的优势,现已成为胃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研究的重点。目前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HER)家族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itide-13-kinase-protein kinase B/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mTOR)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当前靶向药物研究的热门信号通路,收集国内外近期相关文献,对胃癌靶向治疗的现状和进展做简要综述。
一、针对HER家族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
二、针对VEGF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
三、针对PI3K/mTOR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
四、抑制NF-κB信号通路靶向药物
五、其他抗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
胃癌靶向治疗领域正进行的相关临床试验还有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热休克蛋白抑制剂、环氧化酶-2抑制剂等,上述药物都是胃癌靶向治疗潜在的发展方向。曲妥珠单抗、雷莫芦单抗及阿帕替尼的成功应用有力的证明了胃癌靶向治疗的重要地位。然而,由于缺乏适当的生物标志物作为治疗人群筛选和药物疗效评估的指标,大部分靶向药物用于胃癌患者并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临床实践逐渐表明,根据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来筛选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应是胃癌靶向治疗的必然之路。此外,鉴于分子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不良反应小的优势,未来仍迫切需要研发针对新靶点或具有多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而与当今正热的免疫治疗药物等联合抗肿瘤作用依然值得进一步去探索。胃癌的靶向治疗与其他肿瘤一样,失败与成功共存,矛盾与希望交错,我们相信在广大胃癌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在不久的未来,终会迎来胃癌靶向治疗更为突破性的进展。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