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如何查出脑肿瘤?
大脑是身体的指挥器官,是整个人体的“司令部”。大脑如果长了肿瘤,后果常常会很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甚至休克。如今脑肿瘤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那么PET-CT,是如何查出脑肿瘤的?
PET-CT原理和CT及MRI类似,都是属于体外探测,不同之处在于,PET/CT检查需要向体内注射一种有放射性的药物(示踪剂),这种特殊药物可以被肿瘤细胞吸收,医生便可以用体外探测设备发现体内的肿瘤。
如目前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示踪剂叫18F-FDG,它的分子结构和葡萄糖类似,可以被肿瘤细胞大量吸收,同时能用PET-CT设备将肿瘤显示出来,从而可以让医生知道脑肿瘤细胞分布的大致范围,还能知道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和分级的高低。PET-CT具有非常高的灵敏性,直径在5毫米大小的肿瘤便可被发现,医生便能更好地在术前评估脑肿瘤的各方面特征。这样不仅方便了手术,也方便了患者术后的检测与评估。
目前除了反映脑肿瘤葡萄糖代谢的示踪剂之外,科学家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示踪剂,如反映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示踪剂11C-MET,反映细胞增殖的示踪剂18F-FLT,反映细胞递质合成速度的示踪剂18F-DOPA。
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核医学相关的示踪剂及显像技术的逐渐成熟,无疑将会增加临床医生和患者对于脑肿瘤治疗的信心。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