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体检为啥查不出癌症?
体检不等于早期癌症筛查,筛查肿瘤,常规体检必需“加餐”。
误区一:常规体检等于肿瘤筛查[建立健全规范的肿瘤检查项目已近在眉睫]
“肿瘤的位置、恶变速度、大小等都会影响肿瘤的早期发现率,而较关键的是,常规体检不等于早期查癌。”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冯济龙4月21日向记者介绍,事实上,以健康检查替代防癌检查是错误的。
常规健康体检目的在于用各项身体指标来进行个人的健康评估;而防癌检查是指在健康状况下或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医学检查,目的是排查早期肿瘤。
由于两者侧重的内容不同,因而常规体检中通常极少包含肿瘤筛查。冯济龙说,这也是为何一些人每年做常规体检提示正常,但不久又查出患癌症的原因。即使常规体检能查出少部分癌症,也往往到了晚期。随着健康体检的日渐普及和癌症发病率的增高,建立健全规范的肿瘤检查项目已近在眉睫。
误区二:未发现肿瘤标志物等于健康[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肠道肿瘤、胃癌等,往往肿瘤标志物显示正常值,但病人已经患癌]
体检中,不难看见肿瘤标志物检测。记者在一家连锁体检中心采访时获悉,40岁以上的体检人群,大多会选择肿瘤标志物检测。而绝大多数市民认为,肿瘤标志物就可以直接查出肿瘤,倘若肿瘤标志物在正常范围内,那就说明肯定没得肿瘤。
各种肿瘤标志物仅仅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指标之一,肿瘤的诊断不能单独依靠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确实,许多癌症发生时,肿瘤标志物的标准会升高,例如前列腺癌、肝癌等,它们属于特异性较强的癌症,肿瘤标志物会反映癌症存在,但一些特异性不强的癌症,如肺癌、胃癌、肠道肿瘤等,往往肿瘤标志物显示正常值,但病人已经患上了癌症。
误区三:没有相关症状不必查肠胃镜[胃镜、肠镜都应纳入到个人体检项目中]
在我国,肠胃道癌症不仅发病率高,而且恶性率也比较高。许多国家将内镜纳入标准体检套餐。在日本发现的胃癌,40%以上是早期胃癌,而国内发现的胃癌,只有10%为早期胃癌。
几乎没有市民把胃镜、肠镜纳入到个人体检项目中。同时,由进行团检的项目几乎都不含胃镜、肠镜,要求加检的市民也少之又少。
“胃镜、肠镜多少都有一点儿痛苦,吓退了许多市民。有症状,需要不严重都不会到医院检查,更不用说没什么症状的人群了。”不少病人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没症状就一定不会患上肠胃道肿瘤。因而查肠胃镜的病人几乎都是有腹泄、便血、腹痛等症状的,主动要求检查的几乎没有。但事实上,早期的大肠癌往往没有任何症状,即便有一些腹泄的症状也常被当成是普通腹泄。所以建议市民在体检时加检胃镜、肠镜。”
误区四:X光检查可查出是否患肺癌[肺部肿瘤筛查,还得依靠CT检查]
肺癌是患病率、死亡率很高的癌症之一,X光拍完胸片没事,是不是就不会有肺部肿瘤?
肺部肿瘤筛查,还得依靠CT检查,X光检查并不准确。许多X光检查出来的肺癌,事实上已经到了晚期。
误区五:妇检合格等于未患妇科肿瘤使医生觉得有异常,一定要去做相关防癌筛查]
常规妇科检查虽然重要,然而并非衡量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常规妇检没事不等于万事大吉。临床上碰到很多妇检正常,却在不久后发现患上妇科肿瘤的例子。
很多妇科病是没有早期症状的,比如卵巢肿瘤,它的发病率非常高,但在I期、II期的时候没有症状,单纯依靠普通妇科检查非常难筛查出来。
所以,女性朋友对于常规妇检不能一味迷信,假使医生觉得有异常,一定要去做相关辅助检查和针对某一个部位的防癌筛查。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