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征医院PET-CT中18F-FDG显像的原理

时间:2016-09-12
分享
上海长征医院PET CT中心所在核医学科1996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被评为第二军医大学影像诊疗中心,同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全军肺癌诊疗专病中心。中心汇集了影像学、核医学、CT、MR、介入等各方面人才,形成一支强大的综合影像诊断人才梯队,具有很强的临床、科研、教学能力。全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生11名;其中博导2名,硕导7名。现有博士后2人,博士15人,硕士9人。18F-FDG是PET骨显像剂,静脉注射进入血液,到达骨组织进入骨细胞外液,与骨晶体的羟基基团交换,形成氟磷灰石,然后沉积在骨更新较活跃的区域,也就是骨表面。

18F-FDG显像优点

18F-FDG比骨显像剂47Ca、85Sr具有更优秀的物理性能。47Ca能量太高,1.31MeV; 85Sr能量较低,0.51 MeV,但物理半衰期为65天,18F-FDG发射能量为0.65 MeV的正电子,半衰期1.87小时,它较重要的优点在于半衰期短,检查时可用使用大剂量的示踪剂,而对患者的辐射剂量相对较小,短期内可以进行重复检查。骨对18F离子的摄取比99Tcm-磷酸盐高2倍。18F-FDG作为一种亲骨的示踪剂,50%可以被骨吸收,50%被迅速清除,在骨的聚集比钙更快,更有选择性。

18F-FDPET的图像与平面骨显像和SPECT断层显像相比,空间分辨率高;并且18F-FDG与99Tcm-磷酸盐相比,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骨组织对18F-FDG的摄取高,在血中清除较快,骨与非骨组织的对比更好,靶/本底比值高。已经证明18F-FDGPET显像比99Tcm-磷酸盐骨显像诊断骨转移、鉴别骨的良恶性病变具有更高准确性,无论是对于成骨性还是溶骨性转移。因此,18F-FDGPET显像可以作为检测骨转移的又一方法,尤其适合于检测高危性骨转移的患者,以及骨转移病灶对治疗方案有影响的患者。

PET/CT的临床应用导致了核医学的飞跃,成为核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为骨转移的诊断带来了新的机遇,18F-FDGPET显像在排除骨转移方面优于骨显像,因为退行性变不摄取18F-FDG,而骨显像时退行性变放射性摄取增高。PET优于骨显像,还在于它的断层采集,空间分辨率显著高于骨显像。而PET/CT,将解剖信息和代谢信息结合起来,在骨转移诊断方面必将优于单独的PET显像。

PET和CT互补

PET/CT中的多排CT,可以显示组织结构、密度的改变,可以在不同窗宽、窗位观察不同的组织,在骨窗观察骨组织,在软组织窗观察软组织,从而为异常代谢病灶提供形态学的信息。

1.CT的定位作用;

2.鉴定病变在骨髓质还是骨皮质;

3.CT可以清晰显示是否有骨质破坏及骨质破坏的类型;

4.PET阳性、CT阴性分析;

5.PET阴性、CT阳性分析。

PET、CT相互补充,可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并且,PET显像发现的某些病灶仍需要CT的形态学来予以证实,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下图PET/CT显像提供的信息除了单独的PET、单独CT所提供的信息外,还提供了在CT上只有形态改变,从PET图像上很容易诊断骨转移。

分享
健康科普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在线客服 或免费咨询热线:400-082-1008

推荐阅读

手机端查看更多优质内容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官网专家科普视频 查看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官网中心来院路线 查看

电话 电话
400-082-1008
微信 微信
微信
公众号 公众号
公众号
置顶 置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