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有多长?
对于肿瘤,早在20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已有记载,把类似癌肿的症状,即按之坚硬有根,推之不移动,表皮不红肿,皮肉有粘连的肿块,称为“石疽”。并指出肿瘤的病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久而内着”,意思是说:当致病因素侵入人体,长期停留在体内时,就会引起机体的病理变化,导致机体某一局部组织的破坏或增生,逐渐形成一个肿物,即肿瘤。
到宋代时,中医对肿瘤更已有精确的分类和治则,宋代《三因方》中说“瘤则有六:骨瘤(骨肉瘤)、脂瘤(皮脂样囊肿)、肉瘤(肌纤维瘤)、气瘤(脂肪、神经纤维瘤)、血瘤(海绵状血管瘤)、脓瘤以及瘿瘤等等。以后历代文献中又提到在体表方面的癌肿,有恶疮、失容、舌菌、乳癌、翻花疮、石疔(黑色素瘤)等等。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深入,现代中医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更有了较大进展。中医在减轻肿瘤放化疗毒副作用,如骨髓抑制,心、肝、肾功能损伤、胃肠反应等,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可有效弥补其他治疗方法的不足,成为我国在治疗肿瘤方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也是独特的优势所在。

荐 推荐阅读

推荐文章 查看
上海热门开云体育下载平台官网中心 查看更多
上海复医门诊部医生 查看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官网专家科普视频 查看
上海复医门诊部资讯 查看
开云体育下载平台官网中心来院路线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