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明年实现全民医保!
深圳全力推进医改 医保、社康、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公立医院改革成为今后2年医改重点。
“医疗是较敏感、也较无高等目标的。”在昨天的全市医改动员大会上,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一语讲出了医改之难。但是,深圳将继续稳步推进,并试图在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在全国率先有所突破。在会上,深圳医改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得以出台,医保、社康、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落实和公立医院改革等5方面成为今后两年医改“发力”重点。根据初步测算,为实现改革目标深圳为此将投入196亿元。
“为何老百姓对医疗的意见大?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健康了,对医疗卫生的要求提高了。”王荣提出了“三基”要求,要“基本、基础、基层”。王荣说,“不能乱许诺,要脚踏实地,必需阶段性地保障提高”。
投入:仅为“加快”医改就投入70亿元
深圳此次三年医改方案投入196亿元,是能令市民感受到政府对医改的支持和诚意,其中因为医改全力推进而新增近70亿元。这笔钱从哪里来,又用在哪呢? 是补双方还是补医院还是市民?
对此,深圳市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江捍平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深圳市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医改投入指2009~2011年的投入,包括市、区两级投入,预计总投入195.64亿元,其中包括基本建设90.95亿元 、财政投入(事业费)104.69亿元。
而新增的69.69亿元是增加,为了全力推进医改,其中基本建设50.21亿元、财政投入(事业费)19.48亿元。需要指出的是新增的69.69亿元是为了全力推进医改增加的。江捍平表示,“资金投入既有补供方的,也有补需方的。”
代市长王荣昨天在医改动员大会上说,仅是社康中心推行药品零差率这一项,深圳财政就需投入1亿元,“这个对于市民来讲,是实实在在的”。
可是根据深圳卫人委昨天提供的数据,去年全市卫生事业费用投入29.73亿元,比上年增长5.71%,然而较此前一年27%的增幅大幅度减少。且每年投入的卫生事业费用与104.69亿元相比相差甚远。
一位医疗系统的管理人员则告诉记者,深圳医疗投入需要大量花钱,“拿社康中心建设来讲,不论是场所的租用,还是基层医务人员的薪水,均需要费用,而这直接关系到社康中心对市民的吸引力。”很多医务人员向记者表示,而从深圳医改的进展来看,能否真正投入196亿元,这才是较关键的。
时间表:2011年实现全民医保
在推进医改中,深圳市民较关心什么?在深圳卫生局官网的“医改实施调查问卷”中,1299名网友参与调查显示,“医改较关心话题”是“全民医保时间表”。
昨天公布的医改重点实施方案给出了明晰的时间表。据介绍,去年持有《深圳居住证》并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常住者被纳入医保范围。
根据该方案,到明年,基本医疗保险将覆盖全市常住居民。今年的具体目标,深圳市区两级财政对居民参加医保补助标准,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以上,并适当提高个人交费标准。今年,对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住院费用、综合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达到九成,农民工和少儿医保报销比例要达到75%以上。到2011年,基本医疗全部实现门诊统筹。
据介绍,深圳综合医保、住院医保的报销比例分别为88%和85%。深圳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使用千元以上医用材料和特殊医用材料多使用国产产品,而不是进口产品,因为国产产品报销比例为90%,进口产品报销比例仅60%。除此以外,医保基金的当期结余被要求合理控制,2006年7月的一次统计显示该基金结余达77.08亿元,市民并未由此充分享受医疗保障。据新的实施方案,深圳要求到明年基金当期结余要降到10%以下,且基金收支情况要向全市公布。
看病难如何解决?
江捍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确实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根据深圳第四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人均年收入30049元,人均年医药支出1182元,占人均年收入的5.79%,低于全国第四次调查9.8%的水平。
根据此次公布的重点实施方案,为解决该难题,深圳将在推进基层医疗服务上下大力气。根据此次公布的重点实施方案,到2011年,以社区服务人口、服务半径、实施社区首诊和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为主要参考因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配置,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完善双向转诊制度。江捍平表示,今年争取年内40%的社康中心拥有自有产权房,年内计划招收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学员200名。同时还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全市居民。
而从去年开始,深圳就在试图建立统一、规范的数字化居民健康档案,并与\"社会保障卡\"数据对接。健康档案包括了个人资料和诊疗信息,这能有益于医生更好的掌握病人既往病史,节约病人的看病时间。江捍平表示,到明年,居民数字化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接近满分,“且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46元,2011年达到50元。”
如何降低药价?
根据昨天公布的方案,所有零售药店与医疗机构均必需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医疗机构必需为病人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处方药物提供方便。
深圳市卫生部门表示,目前深圳社康中心已经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综合医保还可以打7折。除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外,深圳将逐步在全市推行药品零加成销售,公立大医院也不例外。
此外,该方案提出要严格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肃查处大处方等行为。取消以药养医,如何弥补医院的收入缺口?深圳卫生部门表示,实行药品零加成销售后,将采取财政补贴和探索“药事费”等途径,填补医疗机构因药品零加成销售产生的费用缺口,而政府财政投入补贴预计将达1亿元左右。
深港合作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此前公布的深圳医改方案表示,将建深港公共卫生联席会议,协调深港两地重大的跨境公共卫生问题。而深圳更试图借助香港在医疗水平上实现“造血性”提升。王荣在昨天的医改动员大会上表示,“从医疗水平来说,与兄弟城市站在一起,深圳还不够自信。”王荣说,“在专科以及高端医疗上,与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差距较大”。
除了强调医疗技术的改良,王荣还特别强调医德的树立。王荣以亲身感受讲到:“我也曾在国外看过病,医生这个职业在西方很神圣,可是在内地更多是将其医生看作工作安排。”
如何解决?他说,深圳的优势在于改革开放,可以通过开放来改善。王荣特别提出在医疗卫生上与香港加强合作的重要意义。“一个城市的医疗水平与其所在的医学院密切相关,没有高等院校的科研作基础,提升医疗水平比较难。”他表示,曾经有香港人士向其提出可否更开放,让香港医学院的学生来深圳医院实习,“其实他们不仅实习,还可以将这方面资源与深圳人分享。香港服务人口少,然而医学院发展很快”。
在医疗合作上,深港之间早已经有“亲密接触”。目前,深圳卫人委已与香港大学签署了《香港大学深圳教学医院合作安排》,双方将联手共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卫人委主任江捍平就此表示,这将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打造一个样板医院。
而根据昨天公布的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深圳将推动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全科医师师资培训基地,以健全深圳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该项工作被明确交付给人口计生委、人力资源保障局和教育局负责。
公立医院实施委托管理
公立医院改革与普通市民有啥关系?一家三甲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尽管深圳去年的卫生投入占公立医院总收入20%,可是以药养医依然很突出,“倘若政府财政投入加大,以药养医得到改观,大处方和滥用药的情况缓解。个人支付费用也会相应降低,看病贵问题也能缓解”。
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需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深圳市医疗界政协委员的调查数据表明,深圳每家医院聘用了大量临聘人员,平均30~48%。记者获悉,在深圳各医院同样的工作岗位有编没编的工资差距数千元不等,影响了许多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江捍平表示,在公立医院改革上要在公立医院实现“在岗人员同工同酬”。江捍平还表示,要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决策、执行和监督三权分明。他介绍,今年将选取3~5家具有代表性的公立医院实施委托管理试点,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负责人签订合同,以进行委托经营,管办分开,使其依法行使公立医院资产使用权、人员聘用权和薪酬分配权。也将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对医院实行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社会各界代表共同组成,职工代表大会、社会公众和行业监管将形成多元监督机制,对公立医院运作进行监督。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