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因素
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直肠癌的诊断率主要是因为直肠癌病人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对此,许多人都不太了解,直肠癌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患者一般情况、诊断方式及家庭背景对预后的影响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及并存疾病,一般认为,年龄小的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尤其是30岁以下青年患者为著,其原因可能在于青年患者症状不明显,或对临床症状不予重视,确诊时多为晚期(Dukes C+D占80%),且低分化癌、黏低分化癌所占比例高。
高龄直肠癌患者与青壮年直肠癌患者相比,因生理功能衰退、患病后症状轻微或不典型、易误诊、就诊时已属晚期,也可造成预后不良。
但有报道对年龄≥40岁和<40岁的患者相比,其局部复发率5年生存率基本相似,表明年龄因素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研究认为,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预后差,有资料统计743例直肠癌患者中,女性组5年生存率优于男性组,可能是由于女性患者肿瘤有被膜的多,血管浸润的发生率低。
2.诊断方式——传统直肠癌诊断方式主要是依靠病史、大便隐血检查、直肠指诊、钡灌肠X线检查及内镜检查。这些检查对于癌肿局部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及邻近器官侵犯转移等了解不够彻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从而影响对预后的评估。
而先进辅助诊断设备如腔内超声检查(EUS)能清楚地显示5层肠壁结构,精确观察肿瘤浸润深度。有学者比较用腔内超声(EUS)、结肠镜和盆腔CT在监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中的作用,62例患者中,11例复发者全部被EUS诊断,其中2例(18%)其他方法无法发现。
早期的CT、MRI不能分辨<10mm的淋巴结,而新代产品能对直径3mm的淋巴结做出分辨,正确使用这些器具,能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和术后生存率。
3.家庭背景——有学者对有无家庭背景的直肠癌年轻患者手术研究发现,两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59.38%。反映遗传因素对预后也有一定的影响。有约2.5%~11%的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可在余留的大肠中再长新的原发性大肠癌。
荐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