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如何被PET/CT发现的?
机体正常组织细胞的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维持主要通过糖、蛋白质、脂肪及核酸等物质的不断合成和分解过程即新陈代谢来进行。肿瘤细胞由于其无限增殖特性,DNA合成增多,氨基酸、葡萄糖等代谢物质消耗增加,从而与正常组织细胞代谢之间具有明显差异。肿瘤代谢显像主要通过某些放射性核素(如11C、18F)对这些代谢底物或类似物进行标记示踪,并以图像形式直观显示出来,能够精确、动态反映肿瘤组织与机体正常组织细胞代谢的差异,从而达到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监测的目的。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以正电子核素在湮灭时发射出的双光子为探测对象,具有探测效率高、分辨率好等优点;发射正电子核素如11C、13N、15O是组成人体元素的同位素,用于标记引入体内后并不改变或影响体内原有的代谢过程;所以PET显像被称为活体分子生化代谢图像,可无创、动态、定量地从分子水平观察代谢产物或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
然而PET仍存在显像时间长、无法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等缺点,目前已经逐渐被全新的PET-CT产品所取代。PET-CT设备由于采用X线进行图像衰减校正缩短显像时间、利用CT图像进行精确的病灶定位、采用PET-CT同机融合信息排除生理性伪影等优势,从而为肿瘤分子影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荐 相关文章

在线预约
绿色快速预约通道
阅读排行